朱祖延(1922-2011),男,江苏宝应人。著名语言学家、文献学家。专于古籍目录学和古汉语修辞学。主编《汉语成语大词典》、《尔雅诂林》。自1975年担任《汉语大字典》副主编以后,其主要学术精力都投入到了我国的辞书事业中。一生主持国家大型文化建设工程多项,精研苍雅,著书满家。湖北省首批荆楚社科名家。
朱祖延先生深受中国传统实学思想的熏染,并创造性地运用到自己的学术研究与教学中。
他精心结撰的两部学术著作《古汉语修辞例话》和《北魏佚书考》,就是他实学风格的呈现。前者是他在古汉语教学过程中,搜集积累文言修辞材料撰著而成。而后者是他有感于陵谷变迁,朝市改易,北魏文籍见著于《魏书》及隋志唐史者,今已百不一存的历史事实,网罗掇拾有魏一代佚文,重加编次而成(《北魏佚书书自序》)。他对每一著作,首考典籍所载著者其人,历代目录对其书的著录,然后以延按的形式指出其书的存佚情况、历代辑佚情况,以及本书的增补。全书信而有征,颇见考据功力,有很高的参考文献价值。
《汉语大字典》编写工作需要整理近六万个汉字。每一个字,从解形、读音到释义,都要有坚实可靠的资料作佐证。这就要求每个编写者得抄好书,既要读懂古书,理解正确,不能张冠李戴,斩头去尾,把古书的句子断错了,又要校对无误,抄写卡片时不能有错漏讹误。所以,他反复向同事们强调抄好书的这些重要标准。正是有此踏实之风,他带领的编写组最终出色地完成了相关编纂任务。
在《汉语成语大词典》的编纂过程中,他创造性地运用孤证不立的实证原则鉴定成语。在充分掌握资料的基础上,收入了许多在不同文献中使用两次以上的四字格固定词组,并引入一定数量的三字格、五字格、六字格乃至更多文字组成的固定结构,将当时进入辞典的成语数量一下提高到一万七千多条,从理论方面,尤其是实践成果方面突破了固有界限,丰富了成语视野,也带来了其后多年成语辞典编纂和出版的大繁荣。
《引用语辞典》的编纂也是他践行实学理论的产物。该书体例规定:所列条目都是经、史、子、集或诗文、词曲、小说中的成句被后人引用而不注明出处的;所收条目,不论其是否警句、名句,只论其是否被人引用。用书证实例说话,不凭空立条目,构成了这部书的特点。该书受到学界的好评。
他主编的《尔雅诂林》,被视为可以和丁福保的《说文解字诂林》、徐复的《广雅诂林》媲美的学术成果,成为传统语文学最有用的工具书。他做主编,不是挂名,而是既主且编,亲临第一线,动口动手,身先士卒,起了模范带头作用。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实学呢!
朱祖延力倡实学,并脚踏实地地加以践行,不仅表现在他能客观严谨地对待每一部著作出版之前的各个环节,而且体现在出版之后的修改补正方面。《北魏佚书考》、《古汉语修辞例话》、《汉语成语大词典》、《汉语成语辞海》、《引用语辞典》出版之后,都产生了很大影响,但他没有满足于现有成就,而是继续对既往成果加以关注,为之一一补充修订。所以,我们看到的放在朱祖延案头、作为他自己样书的那些著作,大多数书皮油黑,正文的天头地脚、书籍边缘的空白处,差不多被密密麻麻的文字所占据,那都是他随手抄录的新材料,以便于修订时重新补上。天头地脚无空廓,但见群蝇满纸飞。最为直观而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经他补充过材料的书页之上满是蝇头行书的状况,真正令人肃然起敬。
朱祖延在培养后备人才方面同样体现出实的一面。据弟子们回忆:1985年,他在为《汉语大字典》极度紧张而劳累的工作中发现直肠癌。但是手术不到半年,他就坚持为学生讲授文献校勘学,每周四节,用陈垣先生《元典章校补释例》作教材,结合自己在读书和辞书编纂过程中遇到的大量实证,仔细讲解陈垣先生校勘四法的理论价值、原理及其运用,反复强调证据材料在校勘过程中的重要性。接着一个学期,他又开讲避讳学,用陈垣先生的《史讳举例》作教材,仍使用大量例证,依然反复强调实证,让学生们获益非浅,至今记忆犹新。
(作者分别系188bet体育_188体育在线-投注*官网文学院教授、古籍所副教授)
详情请看:http://hbrb.cnhubei.com/html/hbrb/20131104/hbrb2191353.html
转载情况: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24hour/n/2013/1104/c25408-23418529.html
网易新闻:http://news.163.com/13/1104/07/9CQQRG2A00014AED.html
天津网:http://www.tianjinwe.com/rollnews/201311/t20131104_7946388.html